导语 :
在企业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多年的实践中,总结出现阶段老旧小区改造存在着若干问题,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,逐步跟进解决。如改造无整体规划,不能统筹实施;定位不准,碎片式改造,存在重复投资,重复建设问题;政府干百姓看的现状;建管分离,项目成果难以保持;无全过程咨询、全产业链服务,系统性差;与城市风貌、产业植入、社区服务管理、物业管理等结合不到位等,为此,企业与政府、科研院所等试图在实践过程中,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尝试和探索。
老旧小区改造需建立整体思维
首先在统筹规划、分步实施、分期投入的原则基础上,进行统一设计、系统改造、多点结合;同时采用建管结合的方式,保护改造成果;调动街道、社区、居民等利益相关方,积极参与改造,实现共建、共管、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模式;驻场设计、一区一策;全过程咨询、全产业链服务;打造社区经济,植入新产业、新业态,解决一老一小问题,满足居民需求,提升城市管理能效,活跃城市经济。
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模式突出“全过程”
全过程咨询服务: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服务、项目实施服务、运营维护服务等;全产业链服务: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服务、项目实施服务、运营维护服务等;设计施工总承包(EPC):包括统筹设计、采购、施工,实现“交钥匙”工程。实现项目整体操作,降低改造成本,减轻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压力和风险。同时避免发生因政府投资,出现后续问题百姓找政府的现象;建管结合必须到位,避免改后复旧。
植入新业态,实现可持续发展
具体而言,就是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,通过腾退闲置空间,植入新产业、新业态,通过产业投资、产业运营,在解决“一老一小”问题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,实现社区和企业的双赢,实现双方的可持续发展。
老旧小区改造,要结合小区周边的业态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情况进行;对既有空间资源需详细研判,重新梳理、统筹、“再规划”;采取腾退闲置空间、盘活闲置资源、释放容积率等手段,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市场化运营,植入养老、扶幼、教育、体育、文化街区、特色街区、步行街、夜间经济和便民服务、停车服务等产业和业态,完善公共服务设施,提升城市活力,拉动城市经济,进而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。
分享成功案例,实现复制推广
白山市老旧小区改造:2016年,科龙提供全产业链和全过程服务,采用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,对白山市662栋住宅楼进行改造,建设总投资6.2亿元。此次改造基于全市整体规划改造项目,采取了统筹谋划布局、系统分步实施的方案,并与城市风貌、海绵城市等内容紧密结合。改造内容包括地面功能、楼体、地下管网,同时结合临街风貌进行改造。用三年时间,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居住问题、环境问题及功能缺失问题,同时解决了城市“千城一面”的问题,提升了城市活力和识别性。项目入选财政部第四批示范库。
伊通满族自治县老旧小区改造:改造前对小区的人口、建筑、交通出行、空间环境、周边联系、物业服务以及街区空间、数据采集、要素识别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判,并以问题为导向,按照“一区一案、一楼一策”的设计理念,编制改造专项设计方案。通过改造彻底解决居民需求问题、功能缺失问题和配套设施不完善问题,并与城市风貌改造相结合,打造满族特色街区风貌,得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。
辽源市老旧小区改造: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,编制《老旧小区改造总体规划》,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,并采用了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。同时与科研院校展开既有社区商业业态研究,为植入新业态和养老抚幼产业奠定基础。